设为首页   重庆青年网欢迎您~!

虚拟电厂落地重庆 中新绿色产业园提升制造业 “含绿量”

本报讯(记者 张艾婧)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十周年的合作基础,重庆与新加坡在绿色能源与低碳产业领域的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记者从市中新项目管理局获悉,双方近期达成重要战略合作,将引入新加坡成熟的“虚拟电厂+微电网”技术体系,在渝共建中新绿色低碳产业园。此举标志着中新合作从传统互联互通向绿色产业共兴深化,为重庆制造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力。

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重庆正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在虚拟电厂建设方面,重庆已建成省级虚拟电厂运营服务平台,初步形成“1+N”建设管理服务体系。在近年夏季用电高峰期间,该平台多次成功参与电网需求响应,有效保障了区域供电稳定,验证了虚拟电厂技术在实战中的可靠性。

此次中新合作打造的绿色低碳产业园,将重点整合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充换电设施、工业可调节负荷等分散能源资源,通过智能管控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调度与高效利用。新加坡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虚拟电厂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将分布式能源‘聚沙成塔、化零为整’,既能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经济的用能方案,又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现多方共赢。”

在政策支持方面,重庆已出台《重庆市虚拟电厂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明确了虚拟电厂的准入标准、交易机制和激励措施,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章勇武指出:“此次合作充分发挥了重庆产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与新加坡科技创新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的互补优势,是推动中新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虚拟电厂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发展已显现成效。在两江新区某工业园内,正在推进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园区企业提供可观的绿色电力。一家入驻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全球对产品碳足迹要求的提高,使用绿电不仅降低了我们的用能成本,更显著增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据悉,中新绿色低碳产业园将采用分阶段建设模式,首批示范项目预计将涵盖临空经济区、临港产业园等重点区域。未来,双方还计划在绿色金融、低碳物流、碳市场建设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共同探索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创新路径,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持续的绿色动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