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重庆青年网欢迎您~!

梦回唐朝,学古人如何当一个“吃货”,浅谈唐朝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唐朝是我们历史中最名扬海外的朝代,它在我们中华儿女的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那时候的唐朝,特别是作为当时首都的长安,那可是一时间风光无限,繁盛无比。那时候日本遣唐使,外国教士,全都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

民以食为天,有人的地方就有食物的存在。来了那么多外国人,自然就带来了许多的美食。可能是因为食物太多,人们都会吃又能吃,于是早就了风格多样的唐朝饮食文化。

一.唐人的饮食生活

唐代的时候就已经有米饭这种东西了,但不像现在我们南方一样被当作主食,唐朝的主食是以面和饼为主,农作物比较多,和成的面也比较多,所以做成的饼的种类有好几十种,在唐代笔记小说《因话录》里就提到“世重饼啖”。

梦回唐朝,学古人如何当一个“吃货”,浅谈唐朝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一)饮食文化

饮食,顾名思义就是分为吃的食物和喝的东西。食又分为各种食物,种类多样,饮分为饮茶,饮酒等,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所以俗语常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意思就是和这个类似。

人唐朝那时候是阶级社会,不像我们现在推崇人人平等,每个人都依据自己的家世背景被划分成三六九等,这就形成了社会上多种多样的社会地位。

每个人根据自身社会地位的不同对饮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当然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每个民族或者缩小到个人都对饮食的需求还会因为各地的生产情况,风俗习惯而又有一些差异。但随着人们之间的频繁交往,会不断推进饮食的交流,形成一定的饮食文化。

唐代的饮食文化和那时候宗教文化关系密切,息息相关。唐朝的时候综合国力强盛,经济上十分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百花齐放,对外国的交往正如我上文所说十分频繁,对外关系十分良好,那时候唐朝还发明了火药等威力巨大的武器装备。

梦回唐朝,学古人如何当一个“吃货”,浅谈唐朝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所以对于吃食方面会和西方的一些饮食习惯相互影响。特别是在唐朝几个有名的大城市里,例如长安,也就是如今的西安,扬州,这些沿海的大城市中,会有很多的外来美食。

古人就曾这么描述“街店之内,百种饮食,异常珍满。”不同的全国各地的美食,乃至世界各地的美食,你都能在这里看见。在民间,“无问贫富之家,教女不以针缕绩纺为功,但躬庖厨、勤刀机而已。善醯醢菹者,得为大好女矣。……故偶民争婚聘者,相与语曰:‘我女裁袍补袄,即灼然不会,若修治水蛇、黄鳝,即一条必胜一条矣”,可见那时候的唐朝老百姓对于吃是有多么上心了,把这竟然作为选择媳妇的重要衡量标准。

这不禁让人觉得那时候的人真可爱,很多新媳妇一嫁到婆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做饭做菜,要把自己的手艺展示给婆家人看看,小编不禁在想,难道菜好吃,这媳妇就算是优秀,不好吃就不算了吗?

故唐诗云:“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唐朝人在文章中所说的“姑”,就是指婆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做饭手艺如何,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唐朝人选媳妇的重要标准啦。

不过,说实在的,女孩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看见自己喜欢的人吃着自己做的东西,确实会有满满的幸福感。当然,唐朝那时侯的社会风气开放,做饭这种事情呢不仅可以用来衡女性,对于男性也是可以通用的。

梦回唐朝,学古人如何当一个“吃货”,浅谈唐朝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如果男人擅长于做饭做菜,还能攀龙附凤,被那时候的皇权贵族所青睐。“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说,每个人出来混要学会多种才艺,技多不压身。

(二)饮食种类西洋化

曾在史籍中多次出现唐朝名食就有萧家馄饨、庾家粽子、热洛河、生鱼片、蒸麝麝、皮索饼、驼峰炙、猩唇、熊白、糖螃蟹、鲤尾、对虾、虾生、龙虾、烤全羊、蒸全狗等。

种类多样且很多都是外来引进的美食,唐朝的饮食文化总的特点是胡化、养生化、宗教化和艺术化。所谓“胡化”,就是饮食习惯的胡人化。胡人,在百度上的释义是“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汉以后也泛指外国人”。

贞观二年,在史书中的描写是“远方诸国来朝者甚众,……户部奏:中国人自塞外归,及四夷前来降附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当时数量巨大的外来人口的进入中国,他们的服装,舞蹈和音乐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风格多样,迥然不同的饮食文化。

当时因为这种影响,唐朝上流社会在这种影响下很快出现了一阵胡化的风潮,王公贵族争相要穿胡服、学胡语、吃胡食,并以此互相攀比。王宫贵族这么做了,老百姓们看见了,当然开始学习啦。

梦回唐朝,学古人如何当一个“吃货”,浅谈唐朝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二.不得不说的唐朝“汤饼”

(一)汤饼的由来与传承

我们说起唐朝汤饼,我想大家都会和我一起想到这是什么饼?汤里有饼还是饼里有汤,和小笼包一样?原来都不是。唐朝汤饼是指水煮面条或者像面皮一样的东西,与北朝时候的烹饪模式相类似,大致都是差不多的做法。当时有很多的叫法,有叫索饼、水溲饼、馎饦。

按照北朝时候的做法,被称为馎饦,一般做成薄片形状。唐朝博托和北朝的汤饼形状长得差不多,在唐朝百姓的的饼类主食中,汤饼一直都是用的水煮的方式来烹饪。

在唐朝的时候,汤饼种类多样,活跃在唐朝饮食领域当中。唐朝百姓还有在伏日、生日等特定的农历节日专门吃汤饼的习俗。

唐朝百姓看重食疗,因此那时候的郎中又把汤饼视作食疗保健的有效手段。当百姓们感到不舒服去看郎中时,不是太严重的病症,郎中会推荐吃汤饼。

唐朝百姓喜欢吃冷面,当时被叫做”冷淘"。《鉴诫录》卷四记载前蜀的时候冯涓与王锴行酒令,王锴令曰:“乐乐乐,冷陶似馎饦”,这说明冷陶和馎饦长得是差不多的。不过即使是这种吃食,唐朝百姓也为冷陶做出了很多花样。

梦回唐朝,学古人如何当一个“吃货”,浅谈唐朝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它也有很多的种类,如《全唐诗》卷二二一杜甫《槐叶冷陶》云:“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等,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比珠,”,这里描写的是用槐叶作为配菜的冷面。唐朝以后,冷淘一直十分流行,不过后来人们为了叫起来方便,才逐渐的把它叫做冷面、凉面。

汤饼在唐朝关于饮食的史书中出现过很多,是被唐朝史官记载最多的一种食物了。如《齐民要术》卷九《饼法》记载:傅饱,如大指许,二寸一断。宜以手向盆旁,使极薄。 《唐六典》卷一五记载光禄寺供应百官膳食:冬月则加造汤饼。夏月加冷陶”。

唐朝人十分喜欢吃饼类的食物,所以他们在饼的做法上做过很多改进,总而言之,怎么好吃怎么来做。他们会对外来的美食进行改造,做成适合我们唐朝人吃的是习惯,奇思妙想,不断变换。

比如,“油饼”,就是从胡人的饼中改进而成的一种油煎饼。僧人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七记载:此油饼本是胡食,中国效之,微有改变,所以近代亦有此名。皇甫枚《山水小牍》中有“乃令溲面煎油作。移时不成”的记述,说明唐曾采用各种方法来加工饼食。

值得一提的是,唐时南方的主食虽以稻米为主,但人们对于做饼的心得还是有不少,能吃出不少的花样。《北户录》卷二有载:广之人食品中有。薄夜饼、曼头饼、喘饼、寮丸饼、浑沌饼、夹饼,此外,书中又列出水溲饼、截饼、麻饼和米饼。其中对于米饼的解释为:广州南尚米 饼,合生熟粉为之,规白可爱,薄而复韧,亦食品中珍物也。所以说,我们要好好的做一个吃货,还是得学习唐朝时侯的老百姓们啊,吃就要会吃,还得多动脑筋,才能吃到好吃的饼。

梦回唐朝,学古人如何当一个“吃货”,浅谈唐朝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唐朝的饮食胡化十分流行,史称开元以来,“贵人御馔,尽供胡食”,有胡饼、饆饠、乳饼、梧桐饼。饆饠(音译):波斯 传入的一种食物,是一种将馅料加在一起的馅饼。这种饆饠曾风靡唐朝的饮食市场,《酉阳杂俎》书中多次提到长安城里有“饆饠肆”和“饆饠店 ”,当时生意十分好 , 百姓们聚会请客都喜欢在那里 , 都喜欢在饆饠店里坐一坐。

如《酉阳杂俎》续集卷一记载:“明经因访邻房乡曲五六人。邀人长兴里饆饠店常所过处。与客食饆饠计二斤。”续集卷四载:“进士,伧者多会于酒楼,食饆饠”卷七说:“韩约能作樱桃饆饠,其色不变”。韦巨源《食谱》中列出“天花饆饠”;《北梦琐言》卷三记有“苦荬饆饠”,指明了内含蔬菜馅。

饆饠的名字十分多种多样,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吃好喝好,心情才能变好嘛。说到胡化,就不能说少数民族,特别是西藏的人们喜欢喝的各种乳汁,“乳饼”即是加了乳的饼,这是游牧民族非常喜欢吃的饼。

这有非常明显的胡风特色,除了这种还有“梧桐饼”,它是以胡杨树碱做酥化剂的饼,可以说是生活在西部的居民对天然碱在食物中的最早利用,它很可能属于少数民族的专利。来源于吐蕃的“糌粑”和“灌汤面”,至今仍然是藏族和蒙古族的重要食物,这些都明显带有胡风的特点。

(二)汤饼的引申义

古时候的人们每当小孩子出生之后的第三天或者是满月乃至周岁的时候,会宴请宾客,称之为“汤饼之会”。又因为面条在我们心中通常象征着长寿的意思,所以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周岁试周,曰睟盘之期。”

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对馎饦的做法有详细描述:“餺飥,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这两种文献里都对“汤饼”有很好的解释,大家没事可以去看看多了解一下哦。

参考文献:《隋唐饮食文化》

《汉唐饮食文化史》


推荐阅读:叶紫网